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,越南实现了国家统一,但随之对我国产生了明显的敌意。中越关系因此迅速恶化,越南多次公然挑衅我国的主权完整,并威胁边境地区人民的安全与稳定。面对这种局势,我们曾多次尝试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冲突,然而越南方面不仅不接受劝告,反而变本加厉。最终,中央军委于1978年召开紧急会议,决定采取军事行动,严厉打击越南的嚣张气焰。
一、对越开战的背景与原因
中越两国关系的恶化看似突然而激烈,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前后,胡志明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一直与我国保持着友好合作的关系。早在1950年,我国正式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合法性,并在越南抗法战争中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。1950年底,胡志明首次访问新中国,除了两国建交,还带来了请求援助抗击法国殖民者的请求。尽管当时我国经济尚处恢复阶段,物资十分匮乏,但我们仍然慷慨支援,派出陈赓大将及多位军事专家,帮助越南指挥战争。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努力,越南最终赢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。
展开剩余84%外敌暂时撤退后,南北越南的分裂问题日益突出。随后美国介入越南,发动多次军事行动,越南在多方压力下疲于应付,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幅削弱。面对严峻局势,越南再次向中国求援。我国出动防空部队和粮食空投支援,帮助越南成功抗击外敌,期间还协助建立了304师、308师、316师等精锐部队,为越南日后的军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。
但国与国之间,利益往往凌驾于情谊之上。尽管越南多次接受我国援助,却逐渐显露出野心,企图通过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大印支联邦,成为东亚地区的霸主。这一霸权主义企图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和区域稳定。为此,我国曾力劝越南签订《日内瓦协议》以缓和局势。虽然协议签订后暂时平息了紧张,但胡志明去世后,黎笋掌握政权,重新提起建立大印支联邦的计划,并于1977年访华时遭到我国坚决反对,随即开始采取反华政策。
越南开始频繁骚扰我国边境居民,多次引发武装冲突,甚至公开使用枪炮袭击我国边防,侵略意图昭然若揭。他们甚至嚣张地扬言要打到南宁过春节。面对越南的不断挑衅,我们多次尝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,但越南毫无悔意,最终我军决定展开自卫反击。
1978年12月7日,中央召开重要会议,确定以少胜多、速战速决的战略。12月8日,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对越自卫还击战作战命令。至12月底,我军完成全面集结,并于12月25日封锁边境。1979年2月17日,我军正式对侵占我国领土的越南军队展开还击。
二、战争实况
此次对越自卫反击战主要在云南和广西两个方向展开,分三阶段进行。云南战区由熟悉越军作战风格的杨得志司令员临时调任指挥,广西战区则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负责。战役共出动约30万解放军,包括9个军、29个步兵师及其他兵种部队。越南方面兵力约10万人,包括6个步兵师、16个地方团和4个炮兵团,并有大量民兵配合。
战争开始当天,我军十万大军迅速集结中越边境,随后多路挺进谅山、高平等地。云南西线部队包括11军、13军和14军,在凌晨率先发起进攻。凌晨2时部分部队成功渡过河流,4时架设浮桥。越军发现我军行动后,立即发动反击,但我军第一梯队迅速夺取越军前沿据点,消灭对岸越军。上午10时,主力成功渡过红河,全面突破防线。后续部队进入孟珊时遇阻,13军及时调整战术,与37、39师协同突击,夺取了387高地。
2月21日凌晨5时,我军重创越军192团及老街市队,打击了345师121团和190炮团。2月23日上午7时,我军发起柑塘攻势,经过25分钟猛烈火力打击,成功占领敌军阵地。2月25日下午顺利攻占柑塘后,部队继续向沙巴西部挺进,切断敌退路。尽管27日遭遇阻击,但3月2日我军多路协同攻击,3日成功攻占沙巴及垭口。
至此,谅山战役基本结束。3月5日,中国政府正式发表声明,宣布完成作战任务,开始撤军。3月6日起,我军实施交替掩护撤退,撤军过程中炸毁越方所有桥梁,并铺设地雷,以火箭炮掩护。到3月13日,云南西线部队全部撤回国内,3月16日,广西东线部队也完成撤离。
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历时一个月,付出了约2.3万人的伤亡代价,消耗弹药2.38万吨。广西方向纵深推进20-40公里,占领高平、谅山两省会及河广、茶灵等11个县城,基本消灭越军2个师、3个团、9个营,共计40671人。云南方向纵深突破40公里,占领老街、柑塘,歼敌16481人。
三、下达特殊命令
此次作战的主要目的是重创越南国力,而非占领领土和进行长期经营。因此,作战两天后,许世友将军下达了“不要俘虏”、“不给越南留下任何物资”的半正式命令。
“不抓俘虏”是针对越南特工队的特殊作战策略。越南特工行动隐秘且残忍,常常利用地雷暗杀我军人员,甚至会反杀押送人员夺取武器。1979年2月18日凌晨,42军在广西龙州县作战时遭遇越南特工埋伏,我军迅速反击,歼灭敌人。一次,两名越南特工试图投降,随后突然掏出手榴弹欲炸我军,被排长果断击毙。
除了对特工采取严厉措施外,我军对普通战俘依然采取人道政策。战后,我军与越南交换战俘,并将大批无军籍的边境民众放归无人区。1979年5月19日,我方在广西凭祥市友谊关遣返越军战俘,5月21日双方首次正式交换战俘,名单经双方及联合国代表核实确认。
越方战俘获释后,政工军官命令他们扔掉我方赠送的生活用品,部分俘虏不愿配合,越方官兵便强行抢夺。1979年6月22日,双方完成最后一次大规模交换。交换期间,一名越军战俘公开谴责越南领导人黎笋背弃承诺,愿留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。越南方面随后派遣叛逃士兵发表反华声明,效果并不明显。
撤军时,我军严厉执行破坏任务。参与过战争的老兵回忆称,我军运回了一整车炸药,彻底摧毁了高平、谅山的工业设施和基础建设,将当地破坏至近乎荒废状态。越南领导人黎笋视察越北战区时震惊不已,形容其破坏程度几乎与美国战争时期的轰炸无异。
1979年5月17日,越南官方发布损失统计报表,列明自卫反击战导致4个市、320个乡镇遭毁,60万平方米民房被毁,15万人无家可归,45000座农村住房被摧毁,80%的中小学建筑遭破坏。
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惨烈远超预期,文字难以完全展现其惨状。我军虽然付出沉重代价,但这场战役有效遏制了越南的嚣张气焰,维护了我国的国际地位,也为后续改革开放营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。
发布于:天津市智慧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