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以下内容前,诚挚邀请您点击上方的“关注”按钮,这样不仅方便您日后持续接收类似精彩文章,还便于参与讨论和分享。您的支持,是我们坚持不断创作的重要动力!
文 | Karma
编辑 | t
日本,这个位于东亚海域的狭小岛国,在进入近代之前,其历史鲜少引起世人关注,几乎被视为无足轻重的存在。
然而,随着近代史上几次如同“押宝国运”般的激进改革和对外扩张,日本迅速崛起,成功跃升为亚洲最具工业实力的国家。进入20世纪初期,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都异常强大,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幸运的开局。
展开剩余91%不过,随着时间推移,日本的道路逐渐偏离正轨。从朝鲜半岛问题,到扶持伪满洲国政权,继而发动耻辱的侵华战争,最终更是悍然偷袭珍珠港,试图凭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世界,却最终惨败得体无完肤。
今天,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日本在近代史上那条愈行愈险、愈走愈远的“作死”之路……
甲午战争本质上是落败的清朝与崛起的日本之间的较量,而这场战争的导火索,则源于朝鲜东学党起义。当时,朝鲜爆发大规模民变,政府军疲于应付,只能求助于宗主国清朝。
受宗藩关系影响,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起义;然而远在朝鲜八竿子之外的日本却趁机介入,自诩要“保护在朝鲜的侨民与使馆”。
实际上,日本只是借助朝鲜危机,意图藉此与清朝开战,提升自身国际地位,朝鲜问题只是他们精心炮制的借口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日本侵略,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不得不采取“如势不可挽,朝廷惟主战”的强硬态度。虽表面气势十足,但实际上清朝军力远不及已步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日本,实力悬殊明显。
随着丰岛海战第一炮响起,甲午战争正式拉开序幕。这场历时近九个月的战争,战场遍及辽东半岛、朝鲜半岛、威海以及黄海。最终,日本获得了全面胜利。
毋庸置疑,日本此战正是一次“赌国运”的冒险。虽然清朝已然衰败,但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”,日本这个东洋小岛国,显然做足了心理准备才敢挑战大清帝国。
这场战争,日本赢得了丰厚的战利品——从清朝获取了两亿两白银的赔款,设立了多个通商口岸,最关键的是成功取得了对朝鲜的实际控制权。这一切为日本后续侵略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然而,甲午战争中朝鲜的失守,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道路的起点,之后日本一路越陷越深,最终沦为人人痛恨的法西斯国家……
时间推进到20世纪30年代初,日本已经彻底从资本主义国家转型为军国主义政权,孕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好战分子,目光紧盯着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华民国。
1931年,日本无视国际法,发动了震惊世界的“九一八事变”,强行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。此时的中国正处军阀割据混乱时期,根本无力反抗。
为更好控制东北,日本策划了一出极其阴险的政治戏码。他们秘密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接出,在长春成立了“满洲国”傀儡政权,令溥仪彻底沦为日本的傀儡,丧失了昔日皇帝的尊严。
或许日本人自认为设立伪满洲国能实现对东北的高效统治,实则他们此举激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,东北人民始终未曾完全屈服。
尽管故土被倭寇占据,东北人民自发组织游击队,穿梭于林海雪原之间,与日军展开顽强抵抗。
东北抗日联军应运而生,他们隐藏在敌人的统治之下,忍受艰苦困顿,甚至连温饱都难以保障。抗联领袖杨靖宇牺牲时,肚中居然只有棉花和稻草……
统计数据显示,东北抗联14年间发动了数万次战役,牺牲3万余人,42名高级指挥员英勇牺牲。
然而,他们成功消灭了22万日伪军,牵制了数十万日军,极大程度上支持了全国抗战大局。
总体而言,日本在东北扶植伪满洲政权不仅加速了其帝国主义灭亡进程,更是将自身陷入了深深的作死泥潭。
随着全面抗战爆发,中日两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,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在持久战中逐渐耗尽能量,只能不断扩大战争规模,以战养战来维系国家机器的运转。
1941年,日本将侵略范围扩展至太平洋,意图打击美国海军力量,确保自身扩张不受阻碍,竟胆敢策划对美国发动偷袭。
当时美国尚未成为“世界警察”,经历一战的教训后大多专注于国内经济建设,基本未参与国际战争。美军规模较小,登记兵力仅约20万人,日本自认为美国并非不可战胜。
1941年12月7日清晨,数百名日本飞行员在甲板上肃穆祈祷,随后登机升空,正式开始偷袭珍珠港行动。过去一年里,他们在九州岛秘密训练,掌握精准低空鱼雷投放技术,等待此刻已久。
当天早晨6:10,美国士兵大多仍在睡梦中,珍珠港基地突然遭遇猛烈轰炸,瞬间变成火海。幸存者回忆称,天空中密布日本飞机,几乎摧毁了所有燃料储备和维修设施。
此次袭击日军仅损失约200人,却造成美军超过2000人死伤,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毁灭性打击,陷入瘫痪。
趁美国整顿,日本迅速扩大侵略,控制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及太平洋西南部,甚至伸手至印度洋。
国内民众为此欢欣鼓舞,骄傲自豪,坚信日本再次赌赢国运。然而,他们未曾预料,这竟是二战中日本的最后辉煌,一个由军国主义谎言编织的梦幻终将破灭。
珍珠港事件后,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讲话:“1941年12月7日,将作为耻辱日永载史册。”直至今日,12月7日仍为美国铭记的国耻日。
珍珠港袭击彻底激发美国民众复仇决心,大量青年踊跃参军,工厂转型为军工生产,美国军事实力在极短时间内迅猛增长。
正如前文所述,1941年美国登记兵力仅20万,二战结束时已激增至830万。与此同时,美国制造出大量喷气战斗机和远程轰炸机。
三年间,美国新造航母超过100艘,虽多为轻型护航舰,但彰显了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。
负责此次偷袭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曾警告:“与美国开战,就是唤醒沉睡的巨人。”事实证明,美国以其工业优势迅速反扑。
日本这半个世纪的“作死”终于招致了沉重报应,美国的猛烈反击不仅摧毁了日本,也加速了二战的终结。
1942年4月18日,美军杜立特尔中校率B-25轰炸机空袭东京,虽只造成约300人伤亡,却给日本民族带来了深刻震撼。
此后,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,美日航母舰队在珊瑚海激烈交锋,双方损失均衡。美国凭借强大工业快速补充舰队,日本却无法承受重创。
自此,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,尽力保存实力。1942年6月,日本集结350艘战舰、1000余架飞机和10万大军,发起中途岛战役。
然而,中途岛战役成为日本惨败的转折点,四艘航母和250多架飞机被毁,海军遭受重创,战略由攻转守,太平洋及东亚局势逆转。
见日本节节败退,美国展开痛击,连续在瓜岛、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海战中消耗日本海军力量,令其陷入绝境。
苏联攻占柏林,二战形势明朗,轴心国仅剩日本顽强抵抗,拒绝认输。
面对形势,美国发动史无前例的报复行动。
1945年8月6日,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,瞬间将城市夷为平地;三天后,长崎遭遇第二颗原子弹轰炸,造成6万多人死亡。
日本成为史上首个被核武器攻击的国家,不知他们在凝视广岛、长崎废墟时,是否会反思自己那条盲目“作死”的道路。
回顾历史,自日俄战争胜利起,日本逐渐狂妄,不仅对中国发动残酷侵略,也给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多国家带去深重灾难。
孟子曾言:“失道寡助。”日本种种行径,使其国家背离正义,成为世界公敌。
而冒犯美国则成了日本命运的分水岭,战争苦果最终让其吞下惨痛代价。至今日本无法名正言顺拥有军队,只能用名存实亡的“国民自卫队”自保。
这一切皆因日本咎由自取,实无值得同情之处。
正所谓“不作死就不会死”,倘若世界各国如中国般珍爱和平,不在大是大非上犯错,或许这个世界会更加美好和谐。
——
参考资料:
中国画报出版社,《战争史上代价最高的策略之一,日本偷袭珍珠港全过程》,2021年12月23日。
央视网,《岩松看日本:多元交织的二战史观》,2007年4月4日。
宣讲家网,《伪满洲国(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傀儡政权)》,2015年3月31日。
国家图书馆网,《东北抗日联军专题》。
发布于:天津市智慧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